來源:荊門日報 記者 李曉雪 原文鏈接
也許你沒吃過炸知了、烤蟋蟀,但你一定嘗過蜂蜜、聽過“蟲兒飛”;
也許對你來說,身邊土壤草木中蹦?Q飛舞的小動物可有可無;但其實,在醫藥、農業、環保、文旅等眾多領域,它們的作用早已大放異彩。
昆蟲,人類最古老的伙伴,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生靈,隨著社會文明與科技的進步,它們的價值也在逐漸凸顯。如今,經過升級迭代的昆蟲產業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成為現代化產業中迅速崛起的一片新“藍海”。
今天,中國昆蟲產業峰會暨第一屆荊門昆蟲產業論壇在荊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作為東道主,我市以昆蟲產業交流研討為媒,匯聚國內業界頂流智慧,吸引70多家企業來荊交流,共議“昆蟲產業與大健康”話題,共尋昆蟲資源利用與產業創新發展新思路。
小昆蟲 大能量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種類多、分布廣。目前,地球上的昆蟲已達上百萬種,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中都有昆蟲生存。正因如此,昆蟲的食物多種多樣,取食方式也是千奇百怪,這便為人類對昆蟲資源的培育和利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和可能性,同時,也為昆蟲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中國,對家蠶、蜜蜂的利用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昆蟲的資源利用、產業開發和文化發展等方面具有深厚積淀。最近二三十年里,中國的昆蟲資源化和產業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食品安全、文化旅游、科普研學、環境保護、鄉村振興及大健康等領域都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全國各地已涌現出一大批昆蟲養殖專業戶,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和產業網。
在荊門,“中國農谷?昆蟲世界”生態產業園已有中國農業大學等23家研究機構入駐,開發出以胡蜂毒素為原料的8款新型產品,投資5億元的甘油二酯等項目已啟動建設;中昆蟲業以昆蟲展示、昆蟲養殖、昆蟲應用“三位一體”模式,在京山建成中國第一家昆蟲綜合科技產業應用基地、中國第一家鄉村昆蟲科普應用館。
“從2021年起,荊門就依托荊楚科創城打造大健康等支柱型產業,引進英賽生物產業中心、“中國農谷?昆蟲世界”產業園等項目,配套建設科創社區、人才公寓,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可以說,這次峰會選擇在荊門舉辦,不是偶然,而是在優良的營商環境、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以及氛圍濃厚的產業環境下的必然。”南開大學教授、中國昆蟲學會原理事長黃大衛表示,此次峰會將進一步促進昆蟲產業原材料生產、加工制作、科技研發、營銷推廣的交流與合作,助推荊門搭建產業平臺,聚集產業資源,完善產業鏈條,激發產業蝶變。
“小”產業 大前景
進入新階段,服務新格局。昆蟲產業相對于傳統產業,年紀輕、體格小,然而業內專家認為,“小小”的昆蟲產業,卻是加速發展生態型、循環型、智慧型、創意型產業的一把鑰匙,其帶來的生態價值、商業價值、美學價值等已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前景十分廣闊。
尤其是在當下,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健康、動物食品健康以及文化心理健康等圍繞“大健康”領域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昆蟲產業在此領域,不論是已表現出的卓越價值,還是未知研發空間,都令人興奮。
“眾所周知,昆蟲在中醫藥中具有非常大的效用,冬蟲夏草、蜂蜜和蜂王漿等都是長盛不衰的名品,現在許多企業、研究機構在昆蟲藥用方面也有很多的成果。此外,利用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用昆蟲蛋白制作家禽水產養殖飼料、用蟲糞作土壤肥料等一些用途也逐漸被更多人知曉和實踐。”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峰會將主要圍繞白星花金龜飼養及開發、黑水虻卵長期低溫保藏技術、黃粉蟲蛋白粉及精煉油、節肢動物毒素多肽發掘及利用等34項技術成果開展展示和交流洽談,對黑參、丁酸、胡蜂養殖及應用等10個項目進行路演,還有美洲大蠊在健康產業的應用研究主題演講、昆蟲醫藥產業座談會等多項活動。
“在‘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我們希望通過開展這一系列活動,在荊門搭建起一個專業的創新交流平臺,進一步深化合作,深挖昆蟲產業潛力,推動更多昆蟲科研項目成果轉化落地,同時吸引更多相關企業入駐荊門,共同推動昆蟲和大健康產業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