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錦 來源: 國企混改公眾號 原文鏈接
《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透露國資國企改革的重大信息。
要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
經營性國有資產規模要整合重組
圍繞國企核心功能進行分類
屬于社會責任為主的企業可能會出現
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
――解讀習近平關于國資國企改革講話精神
2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全文3770多字。其中,有一段講的是國資國企改革,文字比當時的會議消息長多了。特別是能夠讓人看出一些重要的新動向。最為突出的是,經營性國有資產大量效益不好將要被重組 。還有一個重要的信息,國資國企改革要做新的行動方案。
國資國企改革內容,講了五層意思
這篇文章中領導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話內容的一部分。其中國資國企改革內容270字: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見成效,要根據形勢變化,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我國經營性國有資產規模大,一些企業資產收益率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同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要求不相適應。要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管理體制,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用,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國企整合重組,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要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這里,講了五層意思:
一、主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目的是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并且以核心競爭力檢驗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成效。
二、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內容。
三、我國經營性國有資產問題已經引起關注。
四、要分類改革,推進國企整合重組,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
五、公司治理要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
實際上,一個新的頂層設計框架正在謀劃,以重組的方法解決經營性國企的思路正在形成。我們可以對照一下兩個月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消息公布。當時,國資國企改革這一段只有74個字:“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對比后,有兩個新發現: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經營性國有資產規模要整合重組。
國企核心功能與競爭力,兩者意義不同
還有一個發現,在1月5日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剛到任7天的張玉卓講到“更好發揮中央企業核心功能”,就預感到這是最高層的講話。因為張玉卓剛到任就講出新詞,令人詫異。我在文章中寫道:“增強核心功能,建設現代型國企。看了,不由得大吃一驚”。功能是指的作用、效能,而競爭力是指的能力,兩者意義是不同的。核心功能的提出,更重視作用與結果。會議提出來的目標語言斬釘截鐵,給人感覺異常清晰,定位精準精湛,語氣堅定,看得出異常自信。其實,我當時猜到,這個提法必然來自高層,當時也不便說透。今天,公布的講話內容,果然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來的。再一個發現,是“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真正”兩個字果然是領導同志講的。
改革的目標是什么?就是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功能。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與國有企業后面加上核心競爭力,這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講的。二十大后,僅僅兩個月,又加上了核心功能。
功能是核心競爭力的先決條件。競爭力從功能中產生,符合核功能的競爭力才能承認。核心競爭力的目的也是達到功能的效果。核心功能既是一個評價標準,也是一個結果。所以,我們現在更需要研究國有企業的核心功能。
分類可以有三個層次
琢磨一下,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與經營性資產這兩句話放在一起講,就給人的感覺比較突出了。經營性資產、分類重組、謀劃新方案,這三句話有機聯系,在我眼前很快浮現出一個新的場景。
新的頂層設計必須從分類開始,分類應該有三個層次,一個是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第二個是戰略安全、行業引領、國計民生和社會服務的功能,第三個是經營性資產做得好的和差的。還有其它分類方法,需要探討。現在分類改革不改革,經濟結構就難搞得下去,幾乎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步了。以核心競爭力、核心功能為標準進行分類,分類以后決定產業結構大調整,從而形成新的布局,這可能是個思路。
經營性資產將大規模重組
資產效益不好的將轉型,或者被重組。這個局勢已經擺在眼前。我們預料的大規模、跨行業、立體化的重組可能會出現。
據我分析,很可能那些經濟效益不好,不符合國企核心功能的要被重組。一些企業資產收益率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要求不相適應的,要被重組。比如說建筑行業,僅央企就有八家,規模沒有必要搞得那么大。那些效益不好的,收益率不高的,有些可以轉為環保企業,綠色低碳企業,有的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有些可以轉變為社會公共服務型的企業,有的就要被去產能。否則,低質化、同質化惡性競爭何時了?應該下決心了。當然,其它行業也需要分類,不僅是建筑一個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