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先創市政公司王濤創新工作室”集合公司技術骨干、崗位能手,形成了一支勞模帶動、專家指導、老中青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團隊。歷經四年多的艱難探索,王濤創新工作室不忘初心、匠心筑夢,已逐步成為公司引領技術發展的“攻關隊”,解決項目技術難題的“診療室”,培育技術創新人才的“孵化器”。
目標規劃明確,靶向精準發力
近年來,市政行業全面推進智慧工地建設,著力提升項目集約化、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已經成為企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動能。
為搭上科技快車加快企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合理的科學技術開發結構和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并培育一批專業素質過硬且兼具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性技術人才,2019年,先創市政公司王濤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
王濤創新工作室向創新創造進軍、向困難挑戰進擊,按照“創新、提升、充實”的思路對日常工作運轉制度進行全面優化和完善,不斷探索適合企業發展的技術管理模式,對研發項目的課題立項、過程管理、項目結題、成果申報、項目公示、項目歸檔、經費管理等實施全鏈條管理。同時,完善內部軟件及硬件設備,建立了王濤創新工作室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及獎懲制度,構建了自主高效的科研管理體系。
聚合技術人才,謀劃前瞻布局
目前,王濤創新工作室擁有核心成員20余人,注冊一級建造師6名,總工程師王濤擔任中心主任。中心技術骨干均具備豐富的創新實踐經驗和科學的創新精神。在實際創新項目開發和建設中,通過“以老帶新”、“一對一幫扶”等模式,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為主,產學研合作為輔的創新發展之路。
2019年至今,公司投入科研經費逐年增長至近千萬,用于技術創新項目的研發、人員培訓學習、外出考察和績效獎勵。同時,公司還依托“產學研用”,與高校共建項目團隊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深度聯動的合作模式,結合項目實際開展技術課題研究和攻關,激活科技創新,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難點,探索企業和院校共同培養人才與技能的新道路。
推動成果轉化,提升企業效益
王濤創新工作室扎扎實實沉心科研探索,兢兢業業推進成果轉化,先后進行了包括超高填方路基強夯碾壓接力式施工工法、道路水穩層施工用新型支護裝置、瀝青道路快速維修裝置、新型鋼筋折彎設備等28個項目研發,取得專利37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36項,發明專利1項,參與10項省級施工技術編制,3項企業級工法被評為省級工法。同時,王濤還組織成立了QC質量小組,先后完成了《提高鋼筋混凝土承插管閉水實驗一次合格率》《降低市政排水檢查井滲水率》等12個QC課題成果,獲得國家及省市政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榮譽。2021年,先創市政公司通過企業申報、地方初審、專家審查、國家復審、公示等嚴格程序認定,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2022年,先創市政承接了荊門西交通基礎設施補短板一期項目,王濤創新工作室結合工地實際特點,在超高填方路基施工中,自主研發出超高填方路基強夯碾壓接力式施工工法,其采用的強夯與沖擊碾壓交叉施工,可以利用沖擊碾壓消除強夯施工出現的松動層,快速提升地基承載力,大大縮短施工工期并提高了施工質量。路基填筑材料利用附近石料,近距離取材,減少運距,降低施工成本,縮短施工工期。該項技術于2022年評為省級施工工法,取得了極大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接下來,王濤創新工作室將進一步打破思維定式和認知“天花板”,加大創新投入,提升創新產出,增強創新潛力,聚焦項目建設,加強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斷充實企業創新發展后勁,力爭成為引領市政行業跨越發展的中堅力量。(文:瞿燕妮 劉杰)
|